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研究探索 > 正文
“双高计划”背景下高职院校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
日期:2023-05-17 发布人: 浏览量:

、高职院校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

“双高计划”背景下,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重要性,采取多种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,提高教师专业素养,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师资整体水平,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
(一)认定标准不统一,缺少实践经验

高职院校当前对“双师型”教师的认定标准不够详细化、统一化,也没有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。由于尚未制订出权威化、规范化的“双师型”教师资格认证制度,高职院校在考核过程中仅按照传统方式,将科研成绩、业务成绩等作为业绩考核或晋升的关键指标,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,没有严格规定“双师型”教师的选拔任用标准,无法将“双师型”教师进行有效的聚集。目前,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,高职院校缺少成熟的建设经验,受缺失管理制度、规范指导等因素的影响,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不确定性增大。招聘教师时高职院校很容易将重点放在学历水平、应届毕业生身份方面,导致优秀的师资人才流失,不利于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。

(二)建设力度较弱,未完全实现校企协作

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涉及企业、社会、高职院校等多个主体,必须要将多方主体力量联合起来,共同落实建设工作。但是在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,部分高职院校仅凭借自身力量,导致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较弱,无法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;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,相关部门、企业和高职院校未形成合力,责任制度不明确,且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有限,无法搭建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平台,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。此外,高职院校没有深层挖掘自身的培养潜力,不能有效落实专业教师的培训,设计的教师培训课程针对性较差,教师的专业知识、实践教学能力无法达到标准,不能很好地承担起教学职责。在未实现校企有效协作的情况下,企业参与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不高,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。

(三)建设机制不完善,培养过程缺乏连续性

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“双高计划”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,以期引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,但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没有制订完善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机制,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够细化,缺少有效的实施方案,具体的建设办法不统一,没有明确限定“双师型”教师的招聘标准,无法有效开展兼职教师聘用工作。同时,高职院校尚未出台“双师型”教师的长效激励机制,过分注重当下的利益和成绩,不利于教师队伍的长期发展,无法让教师将自身发展同高职院校发展结合起来。在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,高职院校也没有对教师培训开展长期的过程监控、动态管理,无法形成长效的培训提升机制,使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无法持续开展,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改善。

“双高计划”背景下高职院校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

(一)建立配套资格认定标准,引领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

第一,高职院校要明确“双师型”教师选聘标准,结合实践能力、专业教学水平来招聘教师,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、良好的业务考核成绩和现代企业技术能力,提高专业业绩所占比重,将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引入高职院校,使“双师型”教师的认定标准更加细化;第二,面向不同专业的教师,高职院校可以制订差异化的发展标准,制订教学主导、教学科研、科研和社会服务三种不同的发展标准,为教师提供个人专业发展道路;第三,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教师聘用制度,制订优秀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,健全招聘制度和手段,吸引更多的兼职教师加入高职院校;第四,高职院校要科学进行岗位分配,设置兼职实习实训指导、兼职讲师、兼职教授、特设岗位四类教师,对不同类型教师的聘用准则、考核标准也要有所差异,应从年龄、职业道德、专业实践能力、教学队伍带头负责能力、人才培养能力、系统化教育教学能力、组织实习实训活动等方面科学配置教师团队,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。

(二)深化校企合作,优化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体系

深入实施“双高计划”时,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,对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体系进行优化,以此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。一方面,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,整合校内、校外资源,从“教”“学”两个层面入手,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设特色化的培训项目,如建设有效课堂、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等,有效提升“双师型”教师的理论素质。另一方面,高职院校可以强化与企业的协作,引导企业积极融入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过程,协同建设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培育基地,给教师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,帮助教师了解行业发展现状、最新的技术技能,有效推动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进程。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师培训基地时,高职院校应以打造优势专业群、产业园区及行业企业共建共融共促为目标,采取交互聘用、项目培训、工程师培育、跟岗实习等多种策略,使教师的职业素质、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,真正将实践培训成果转化为高职院校优质的教学资源。

(三)完善建设机制,统筹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培养

“双高计划”背景下,为了保障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成效,高职院校应及时完善相关建设机制,出台有效的激励手段,调动教师的发展动力,并提高企业参与教师培训的积极性。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教师考核和岗位目标,对教学成绩、学校业绩进行整合,形成健全的绩效工资动态化调整机制;或者对科研经费使用绩效、科研成果转化等相关项目奖励机制进行完善,依靠可靠的制度体系来培育优秀的“双师型”教师。高职院校应统筹分析各方面要素,构建教师终身培训机制,并推出立体化的分类培养体系,灵活运用名师培养、以老带新等方式,形成相应的评价考核制度,确保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培训成效。

高职院校还需要对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教学评价、整改机制进行构建。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,制订智能化教师教学诊断、改进工作机制,实现该机制的联动化和大范围覆盖,为更好地观察、评价教师的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便利。此外,还应建立集监督、诊断和改进于一体的持续改进机制,采用督导听课、期中教学检查、推门听课等手段来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、教学水平,便于教师及时开展整改工作,持续提升“双师型”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,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。节选自《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2023年第2期)